气过哭过才更理解基层民警
2022-06-16 23:51:00 来源:武汉晚报

低调开局,高分收官,由丁黑担任总导演,赵冬苓、谭嘉言编剧的电视剧《警察荣誉》成为今年以来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佳作。在小小的八里河派出所里,观众为鸡飞狗跳的现实生气过,为英勇牺牲的民警流泪过。剧集收官后,很多观众表示,在尊敬之外,对警察尤其是基层民警多了几分理解,也理解了什么是“维持一方安宁,保护一方平安”的警察荣誉。编剧赵冬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观众通过这部剧,对社会现状、法治的未来有更多了解和思考。

警察看剧感觉“在上班”?

“多数案件及人物都有原型”

《警察荣誉》围绕八里河派出所里的四名见习警员展开,与一群个性鲜明的老警员一道,构成一幅基层民警群像。这是一间在全市排名倒数的派出所,剧集前半部分占据最多篇幅的案件是偷电动车,日常则是在500小时监控视频中找出谁偷了尿不湿,调解狗伤人后的双方矛盾,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等,可谓鸡毛蒜皮、鸡飞狗跳。有观众评价:“从小就牢记,‘有困难找警察’。这下才明白,这六个字背后是基层民警‘人手少、警情多、压力大’的辛劳,更理解‘平安’来之不易。”

一直以来,公安题材电视剧数量众多,从早些年的《永不瞑目》《重案六组》,到近几年的《法医秦明》《白夜追凶》。观众对刑警、缉毒警,乃至法医的日常都已不再陌生。但派出所的故事并不多见,人们能记起的除了十余年前的《派出所的故事》,便是这几年评分颇高的纪录片《守护解放西》。

对《警察荣誉》,不论普通观众还是现实中的警察,最一致的评价便是“真实”。在网络中,常能看到警察调侃:“好不容易下班了,点开剧一看,感觉还在上班。”编剧赵冬苓透露,剧组曾在济南采访了5个派出所和1个刑警队,除了最后的系列杀人案,剧中绝大多数案件都是采访中“捡来的”,多多少少都有原型,剧中人物也大多有原型。

在大结局中看哭无数观众的人物曹建军,就来自真实原型。他会抢功、会甩锅,甚至醉驾逃逸,但他真挚地热爱着警察这个职业,并为此献出生命。赵冬苓表示,在剧本创作之初就定下原则,不写黑警,但“对人物身上的缺点、弱点,一点也不客气,就踏踏实实写他们的人生”。

对警察们“看剧如加班”的评价,赵冬苓“特别欣慰、特别高兴”,“世界上有一些职业是和使命、荣誉天生相关的,希望警察们看剧之后能增强职业的自豪感、荣誉感。也希望观众们对警察的生活、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对社会的现状和法治的未来有更多的思考”。

观众边生气边追剧?

“有价值的作品要对现实提出真问题”

追纪录片《守护解放西》时,观众们因闹市派出所里的奇葩案件捧腹大笑;追电视剧《警察荣誉》时,又为剧中鸡飞狗跳的故事生气愤怒。但在笑过、气过之后,总会引发人们对社会、对人性的探讨,例如剧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城乡融合过程中的矛盾等。有观众评价“越看越头疼,越头疼越想看”。而人们对派出所的日常欲罢不能,恰是因为它一脚在法治的威严中,一脚在现实的复杂中。

以第十集中孙大爷遛狗不牵绳,伤到孩子后反而上门闹事的故事为例,赵冬苓分析道:“这是社会上大量存在且非常典型的问题,但它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孙大爷是从农村进城,在他曾经熟悉的生活里,处理问题的逻辑与城里并不一样。孙大爷与两夫妻的矛盾,也是生活中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的矛盾。”

这一集播出后,引发了观众强烈的讨论。在赵冬苓看来,这恰是因为“这个问题很真切地存在于社会上、生活中”。她坚持,“影视作品承担着为人们造梦的功能,但人不可能永远沉浸在梦中。人总是希望在艺术作品中观照着自己,观照着生活。真正的艺术家,或者一部真正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需要对社会发言,对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真问题,它才具有审美价值,有流传下去的价值。”

记者万旭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