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龚萍通讯员郑立维宋岳萌张衡坤)8月11日,伴随着现场最后一块混凝土顶板的浇筑,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武汉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地面城市公园建设阶段,该项目也是湖北省首个全埋式地下再生水厂。
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水厂为地下二层布局双层加盖结构,是长江新区率先启动的“两路一厂”重大民生项目之一。
相比普通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处理后的水质标准更高,全埋式的建设也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再生水厂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MBR工艺——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优良、工艺流程短、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污泥龄长,污泥排放少,二次污染轻等特点,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四类,能直接用于环卫园林用水、社会车辆冲洗用水、景观补水、大型消防水池补水等。
再生水厂施工区域处于高铁线和朱家河合围范围,施工周期内跨越两个防洪度汛期,项目对防渗、防水要求高。开挖基坑深达18米,长约201米,宽约158米。“为防止基坑发生坍塌、涌水,项目在建设初期就铺设了123副地连墙。”中交二航局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项目负责人说。
随着主体结构封顶,谌家矶再生水厂地面城市公园建设同步开启。地面公园未来将完善周边的居住环境,居民步行几分钟即可户外休闲。公园规划有入口迎宾区、湿地栈游区、阳光活动区、活力运动区、综合办公区,绿地率达到67.5%,每年可吸收约1000吨二氧化碳。结合地下污水处理系统,将实现地上地下双重环境保护系统。
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建成,未来将与武湖污水处理厂和阳逻污水处理厂形成资源、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长江新区污水处理系统,预计在2035年达到每日处理水资源14万吨的规模,为该地区24万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