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版的一部世界地图含11卷594幅地图,其中一幅中国四川地图的右下方,竟印有关公画像:关公身着红袍,头戴红帽,左手捋须,右手握剑;关公身后部将周仓,一身绿袍,握青龙偃月刀侍立……
这一发现由关公文化寻访与传播人、摄影家、原湖北省委统战部海外中心主任朱正明写进了新书《中华关帝走进地球三极》里,该书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关公文化早在17世纪中期已传播到欧洲
《中华关帝走进地球三极》,记述了朱正明39年来走遍全球七大洲50多个国家,包括他近年远行北极、南极、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寻访和传播中华关帝文化的传奇故事。
书中关于印有关公画像的最早欧洲古籍的发现,源于2018年在北京怀柔举办的一次国际关公论坛,当时许多外国学者发言,朱正明发言后提到20年前从一篇纪实文学中了解到1665年维也纳出版的世界地图,其中有关公画像,期待与会学者在各国图书馆有惊奇发现。
当年9月,朱正明收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胡劼辰教授的信息,打开一看,正是1665年维也纳版古地图中的那幅四川地图页面,里面关公和周仓的长相被画得颇有欧洲人特征,上面的文字都是拉丁文。不久,胡教授将德国一家出版社近年出版的这部古地图的拷贝版快递给朱正明,512页,两寸厚,有十来斤重。这部地图的原版目前仅在美国、德国和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各有一套。
湖北大学关公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宗亮告诉记者,1665年维也纳版世界地图里的关公画像,是他目前所知出现在欧洲古籍中最早的关公画像,地图的绘制者是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官方水文工作者威廉·布劳和他的儿子约翰内斯·布劳。父子俩当年如何了解到中国关公的形象?他推测,可能通过一段行程得知: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使者从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岛屿)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经海路到广州,再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也可能来自当时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原名马尔蒂尼),他于1643年夏抵达澳门,1650年春到北京,曾觐见顺治帝,并于当年赴罗马教廷陈述耶稣会关于“中国礼仪之争”的见解,将当时明清战争的记录带往欧洲。
宗亮说:“由此可见,中国关公文化早在17世纪中期已传播到欧洲。”
关帝文化传遍海外,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案例
朱正明告诉记者,三国人物关羽经历代中国人传颂,已成为中华民族“忠义仁勇诚信”的道德偶像。如今关帝庙、关帝像传遍海外七大洲,关帝文化已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关帝文化传遍海外,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案例。
朱正明说,他出生在三国古战场湖北当阳,关公显圣玉泉山的故事都发生在当阳。关公正身厚葬在当阳。他幼时受家乡厚重的关公文化熏陶,喜爱上了这位英雄豪杰,待长大成人,立志在中国乃至世界寻访和传播中华关公忠义文化。
记者了解到,39年来,朱正明不辞辛劳,走遍七大洲51个国家和地区,拍摄数万幅图片,出版了《寻访三国故地》《关公胜迹》《中国关帝文化寻踪》《世界关帝文化》《走遍天涯访关公》《中华关帝走进地球三极》等15本关帝文化专著,在海内外学府多次演讲世界关帝文化,引导海内外企业家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奉献,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万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