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郭丽霞通讯员许莹)“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省博物馆。我是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鲍柳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越王勾践剑。”“这把珍贵的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重875克……”8月14日,一位小讲解员正在向湖北省博物馆的参观者讲解越王勾践剑的前世今生。
这位小讲解员是青山区红钢城小学301班学生鲍柳睿。今年暑假,她参加了湖北省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暑期夏令营活动。经过网上报名、线下面试、专业培训、反复演练、岗前考核等重重关卡,她终于如愿成为一名省博的“小小讲解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提供志愿服务。
刚开始讲解时,将材料背得滚瓜烂熟的鲍柳睿自信满满。一次,一个游客突然问:“曾侯乙编钟正中间的镈钟,与其他甬钟、钮钟有什么不同?”面对游客专业的疑问,她当时只能简单回答其与甬钟、钮钟造型不同,音乐性能也不同。可看到游客意犹未尽的眼神,她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回家后,她赶紧查阅资料,了解到这件镈钟是楚惠王熊章赠送给曾侯乙的,相当于是乐队里的“定音鼓”,意义非同凡响。
鲍柳睿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一个讲解员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成为传统文化的讲诵者和传承者,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