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系生活”是盛夏独特体验
2022-08-12 11:17:00 来源:武汉晚报

对顶着39℃高温在外奔波或是窝在空调房敲键盘的人来说,这群孩子的夏令营实在让人破防。11日,坐落在黄陂天成后院的“森林创作营”,一群孩子上午在湖边晨读、入水捞泥鳅,下午跟着楚才名师学写作文;10日,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昆虫王国历险记”也刚刚结束,孩子们与昆虫同行、探索自然奥秘。

昆虫都躲进植被里,好难找!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内拥有植物100多科700余种,昆虫资源极其丰富,有记录的蝴蝶种类就有5科40余种,夏天的狮子山上藏匿着繁忙的蝴蝶、好斗的蛐蛐、悠闲的独角仙和嚣张的布甲。

“昆虫王国历险记”夏令营,由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策划组织,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提供专业课程方面的公益支持,该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万野工作室给予技术合作。从8日起,21名小营员跟随自然导师走进博物馆辨识昆虫、登狮子山找寻昆虫、深入试验田观察昆虫食物链。

“老师,这些叶子有被啃咬的痕迹,一定来过很多虫子。”因发现昆虫踪迹而异常兴奋的周钰雯向自然导师“康乃馨”说。“康乃馨”真名叫康永琦,目前在华中农业大学就读植物保护专业。他告诉周钰雯,夏天虫子们都会躲进植被里避暑,“想要在白天看到它们,最好是下午5时到7时之间,不着急,我们晚上再来找。”

果然到了晚上,周钰雯打着手电筒,在树干上发现了一种像蟋蟀的昆虫。“这是树蟋,一种夜行昆虫,晚上很活跃”。康永琦告诉大家,根据不同昆虫的生理习性来寻找,比如:趋光性的昆虫在白天里更容易找到,而夜行昆虫就要在夜晚守候。

昆虫有点恐怖,但是好好吃!

刚开营的时候,许多孩子非常害怕昆虫,而自然导师“奥利奥”一点也不担心。“害怕因为不了解,先来摸摸甲虫和甲虫的幼虫,其实虫子也很可爱。”“奥利奥”的真名是刘宇澳,即将成为一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她拿出一盒甲虫的标本给孩子们观察。

“来敲一敲,这个硬硬的部分是甲虫的外壳,它还有前翅和后翅,像我们熟悉的金龟子和天牛,都属于甲虫的范畴。”走近一棵大树,刘宇澳指着灰黑色的树干说:“快看,这个是大蕈(xùn)甲,为了躲避天敌,外形黑色的它就趴在树干上,难以发现。”

在找寻甲虫的过程中,许多小营员的胆子渐渐变大,还让小甲虫停在自己的手掌上。9日晚上,自然导师们给大家准备了一道昆虫宴,“都是可以食用的昆虫食品,比如:蝗虫、面包虫和蝉蛹”。小营员周佑臣觉得蝗虫最好吃,“嚼起来很有弹性,就像吃小鱼干”。

森林,我要把你写进田字格里!

从6日到12日,由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策划组织,楚才评审导师团领衔,专业科普户外团队带队,陪孩子们走进黄陂天成后院,沉浸式体验“森系生活”:搭房子、捡松果、寻昆虫、采茶叶、捉泥鳅、挖土豆……大胆融入自然、充分感受“在森林里创作”的美好。

对于第一次闯进森林探险的王薪童来说,这里神秘而又美丽,“森林就像一位音乐家,在演奏美妙的音乐:知了的鸣叫、风吹树林的沙沙声……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与昆虫亲密接触,然后把这种感受描述出来。”

“糟糕!马蜂钻到了我的袖子里。”杜雨汐感觉手臂上痒痒的,抖了一下发现是一只马蜂,虽然很害怕但是她牢记老师的嘱托定住不动,不一会儿马蜂就飞走了。“我在作文里,把与马蜂亲密接触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受,都描述了出来,作文得了优秀,原来写真情实感就能得高分。”

“自然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由观察而来的感受和想象是写作最好的灵感。”楚才评审导师李琳向孩子们传授写作小技巧,特别提到了自然观察的重要性,“孩子们天性爱探索自然,通过多角度的感知,沉浸场景之中,自然而然的就能‘我手写我心’”。

不止7天,我和自然要常联系!

虽然只有7天和森林的亲密接触,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情感和依恋没有随着夏令营结束而湮灭。

来自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张钰昕是第一期学员,近期她给楚才评审导师熊兴佳发了一篇去云南丽江的游记:“我坐在草丛里看着月亮、看着泸沽湖。我还在痴迷地想象,如果把月亮装进每个人的心里,世界上是不是就没有冷酷;如果把月亮装进每个树木的树干里,世界上是不是就没有枯萎;如果把月亮装进地球里,人与人是不是都没有邪恶只有善良。”

在武汉的夏天,除了待在空调房里,更让人快乐的,一定是与自然亲密接触后获得的幸福感。

记者郭可滢实习生涂嘉仪谢诗璐朱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