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主任给我讲了病情,边画边讲,很耐心。我没什么文化,但他说的意思我都听明白了,我自己选的手术方案,明天手术,我一点都不害怕。”78岁的李大爷家住黄陂区李集街道泡桐社区,两天后他即将在黄陂区人民医院接受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潘炜主刀的手术。手术前,潘炜将相关器官草图、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步骤都用手绘方式画出,使得患者和家属通过读图,快速了解整个手术过程,打消术前的恐惧和不解。
每月手绘上百张草图
为患者讲解病情
几乎每一名由潘炜主刀手术的患者在术前心态都非常平和,这与潘炜坚持了十余年的小习惯有关。
和很多医生一样,潘炜也有随身带笔的习惯。但他的笔并不只是用来签字,更是为了碰到患者询问病情时,手中有笔能随手画出草图,便于患者理解自己的病情。每个月,潘炜都有近60台手术要做。可是,大多数患者连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基本位置关系都不知道,致使医生介绍手术方案的术前谈话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患者来说,用画图讲解病情的方式会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很多语言和文字不易表达清楚的地方,看图就一目了然。”潘炜告诉记者。有的患者病情简单,一张图就能画完。有的患者病情复杂,也有多种手术方案,有时要画三四张图才能说明白。综合下来,潘炜每月要手绘上百张草图为患者讲解病情。
一边画一边讲,有时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曾有患者问:“潘主任,您这么忙,给我又是说又是画的,我一个人就耽误您这么长时间,真不好意思。”潘炜则表示,医生的工作总是围绕患者的,为患者花再多时间都值得。
从零开始打造
全区首个泌尿外科团队
2004年,潘炜刚来到黄陂区人民医院时,泌尿外科只是普外科下面的一个小小分支,医院没有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最基本的专科设备,他是全院上下唯一通过专业训练的泌尿外科医生。
本院没有设备,无法完成诊断,他就想办法介绍患者到其他有条件的医院做检查,拿到检查结果后他再继续为患者治疗、手术;没有病源,他“蹲守”在门诊外科门口,不让任何一个有泌尿系统疾病诊疗需求的患者流失;暂时没有团队,他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向医院提出发展建议。
潘炜一一克服设备、人才、病源短缺的困难,不断学习、更新医疗技术和本领,引进专业人才,终于在2017年组建起了一支泌尿外科专业团队,成立了泌尿外科独立科室。
在潘炜的带领下,泌尿外科成立短短5年就成功创建为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挂牌黄陂区泌尿外科疾病诊疗中心、早期前列腺癌筛查基地,是湖北省互联智慧泌尿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医联体单位、全国县市级医院品牌专科20强。现年门诊量近30000人次,手术近3000台次,三、四级手术率50%。
将手机号码印上宣传册
24小时电话义诊
黄陂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乡村人口最多的新城区,很多基层群众健康意识不强。为了提高基层群众前列腺癌检出率,潘炜主持发起基层前列腺肿瘤的早期筛查,带着团队和设备流动下基层,为55岁以上男性免费筛查。
每看完一名患者,潘炜都习惯给患者发一张自己的名片,并告诉他们:“在治疗或者用药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每去到一个基层卫生院,他都会在当地广泛发放义诊资料。而义诊资料上一定会印有潘炜的手机号码,方便基层患者联系。
每天,他的微信、电话都会收到十余次咨询,可能是患者或者家属,也可能是基层卫生院的乡村医生。有的询问他坐诊的时间,有的咨询药物的用法,有的介绍新病人来就诊。农村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有时天不亮就有患者打电话咨询。潘炜无论何时都是耐心温和的态度,有问必答。
“怎样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是贯穿潘炜整个从医生涯的问题,他说:“医疗技能高+护理质量好=患者满意。”他一直在为此努力,而且将永远坚持下去。
记者刘越通讯员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