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大江大河大湖边的武汉人,对水有种天然的热爱。在空调进入普通家庭之前,到江湖里去玩水是武汉人最喜欢的消夏方式——每到傍晚,通往东湖的路上,随处可见自行车前头带着孩子,后面驮着轮胎的爸爸妈妈。都说武汉人“不服周”,那种勇于挑战的性格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三伏天”偏要跟盛夏的酷热叫个板。武汉的青少年们,也喜欢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江、湖和泳池里进行夏日狂欢!
8月8日,武汉市气象局连续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江城迎来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当天下午4时,记者来到位于东湖之畔的武汉市水上运动学校,见到了一群顶着烈日,驾驭着桨板、赛艇正在东湖“乘风破浪”的少年。
桨板少年
热得受不了就跳进东湖里爽一下
东湖的波涛之上,武汉在路上俱乐部的5名小队员正在进行着日常训练。站在桨板之上,迎着刚刚偏西的烈日,13岁的穆恩奋力向着终点划行,在那里有3分钟的休息时间,她可以跳入湖中,享受每天运动后最清凉最畅爽的时刻。
“今天确实很热,太阳直射眼睛,驾驭桨板在湖上划行,既很刺激,又是一个挑战。”结束训练的穆恩找到湖边的一块树荫,坐在桨板上跟记者聊了起来。马上要上初二的小姑娘很有想法,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穆恩练习桨板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去年武汉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活动首次增加了水上运动项目,穆恩就是在那时接触到了桨板。今年她在众多玩桨板的孩子中脱颖而出,被俱乐部相中。为了备战月底举行的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桨板比赛,她跟一群小伙伴参加了俱乐部的赛前特训,一期10天,每天两个小时。
这个夏天,穆恩已经适应了上午学习、下午训练的生活节奏:“上午在家里把暑假作业写完,下午就过来训练。天气是很热,但来东湖玩桨板,肯定比躲在空调房里舒服。人可能晒黑了点,但身体棒了啊,晚上回去就睡得特别香,再不用为睡不着烦恼了。还有一个就是暑假作业要写日记和作文,老待在屋子里能写什么?出门运动才找得到素材啊!”
黄雨薇是在今年夏令营才接触到桨板的,只练了一个多月,她已比许多人划得专业。在进行了三趟五百米的折返划再加两个三百米的冲刺后,黄雨薇开心地跳进了湖里。“最爽的就是训练完跳进水里泡一泡。表面有一层水是温热的,再往下就是冰冰凉,人一下就凉快了。”
当天,指导孩子们训练的是在路上俱乐部负责人倪波,据他介绍,相对于赛艇、划艇等水上项目,桨板上手快,成材周期短,是一项正在兴起的体育项目,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并加入其中。
赛艇少女
受妈妈影响爱上了赛艇运动
赛艇是武汉市水上运动学校的传统强项,而赛艇队是最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晒点太阳怕什么?现在的孩子就应该多吃点苦。空调房里是舒服,但舒服肯定练不出好成绩。”看着弟子们扛着赛艇走向湖边,一位教练这样说。
8月8日当天,记者来到这里时,赛艇队的拉练正好开始,双人艇、四人艇纷纷下水。比起桨板来,赛艇的速度更快,只划几桨,就远远地融入了东湖的波光水影之中。
吴欣然是华师一初中部的学生,练习赛艇已有4年。当天下水训练的四人艇中,她是唯一的武汉本地人。“我妈妈以前是湖北省赛艇队的队员,她跟我讲了很多当运动员时的故事。我是受她的影响吧,也想来尝试一下,于是就来练赛艇。”吴欣然说。
在外人看来,练习赛艇是一项艰苦的项目。吴欣然说:“确实很苦。武汉夏天的太阳又毒,在湖面上划艇,想找个阴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硬扛。我们能想到的降温办法就是往头上浇点水,或是自己多喝点水。另外还有陆上体能训练,每天都要推杠铃片,练的时候很痛苦的。”即使这样,吴欣然还是坚持下来了,过去4年,她的暑假基本都泡在东湖里了。
“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我想尝试她当年做过的事情。”吴欣然解释说,“再一个,赛艇本身也有自己的魅力。划赛艇是倒坐着划的,你看不到终点,只能听到风声从耳边刮过,不到终点你就不能有一点松懈。在湖里划,也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看到许多赏心悦目的风景,这都是吸引我的地方。”因为常年坚持赛艇训练,这位14岁的女生身高已接近1.8米。“要是老宅在家里,肯定长不了这么高。”她说。
当天,吴欣然的爸爸专程送女儿来训练。他表示,女儿练习赛艇,既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还在训练中强化了团队配合的意识,性格也变得乐观阳光。他非常支持女儿坚持下去。
记者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