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湿地大会”将于今年11月在武汉召开,武汉的各类湿地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实武汉还有一种小湿地,它的美也不容忽视,这样的湿地就是藏于黄陂山间的小溪。
赵宿罡就是这样一位将武汉溪流之美展示给众多网友的原生态造景爱好者,2021年长城杯原生态造景大赛第5名、第16名奖项获得者,他的原生态造景视频,在抖音上获得超200万的播放量,造景灵感大都来自黄陂山间溪流。
赵宿罡老家十堰,从小就爱在山间溪流玩耍,对大自然的爱以及现在具体到对原生态造景的爱,他说可能就是童年时期埋下的种子。
爱上原生态造景要从2015年夏天说起,当时因为江里涨水,赵宿罡意外在青山江滩获得一批1厘米左右的小鱼苗,带回家中喂养,等鱼苗长大后,他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原生鱼竟如此之美,颜色形态丝毫不逊色于市面上流行的各类艳丽的热带鱼,更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不同的鱼在水中分层生活,习性也大不相同,这样的发现让他一下着了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养好原生鱼,赵宿罡无数次前往黄陂以及武汉周边山间溪流,观察记录原生鱼的生活环境,几年下来他对溪流环境有了足够的认识,他的鱼缸里除了鱼虾,砂石大小分布、水流急缓、落叶、枯枝、水草、水生昆虫等都尽可能地一一还原成野外的样子,做到最大限度地让鱼儿活得舒适。
赵宿罡的生活因为原生态造景增添了许多乐趣与美好,大自然在他眼里变得又美又具体,小区随处可见的枯枝落叶他都会留心观察,看到合适的就会放到缸里,甚至小区角落里的苔藓,在他眼里也是很好的素材。 现在的业余时间,赵宿罡大多花在养鱼造景上,为此他特地和朋友一起租了一个小房子做养鱼工作室。工作累了,心情不太好,甚至什么理由都没有,他就能在工作室坐着看鱼,一看三四个小时,啥也不想,满眼的舒适,让他感到轻松自在。
但也有让赵宿罡感到十分恼火的时候,之前去过的地方鱼明显少了,鱼身上有了黑斑点,甚至有畸形鱼,这些大都是因为环境遭到污染或者是有人采取了非法的捕捞方式对鱼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赵宿罡说溪流是非常脆弱的,因为水体小,水也不深,人的不当行为能很容易地毁掉它。他希望通过短视频的分享,让更多的人见到原生鱼以及原生态景观的美,能一起保护溪流环境,让这种美持续下去,让所有原生鱼能生活在溪流环境里。
文图/记者许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