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湖湿地为20只水鸟“佩戴”追踪器
2022-08-04 06:02:00 来源:武汉晚报

武汉晚报讯(记者明眺生通讯员赵银斐叶婷)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途曾在哪些地方歇脚?沉湖湿地为20只水鸟装上物种卫星追踪器,以便让它们在迁徙途中或在栖息地活动时每天主动“报告”行踪。

日前,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控室,工作人员打开生物多样性智慧湿地监测系统的大屏幕,点击“物种追踪”栏目,只见屏幕左侧显示出20只水鸟的图像,右侧显示出追踪监测到的它们的迁徙线路和活动地点。

这20只水鸟包括16只豆雁、2只普通鸬鹚和2只小䴙䴘。除小䴙䴘是留鸟以外,其余两种都是冬候鸟。物种定位追踪器是该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于去年冬天分3批安装的。

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滕兵说,追踪器安装在鸟类背部两只翅膀之间,通过两根柔软而有弹性的绑带固定。豆雁体型较大,追踪器重量为30克;普通鸬鹚和小䴙䴘体型较小,追踪器重量为15克。

追踪器靠太阳能电池供电,上部装有一个高5厘米的微型太阳能电池板,内部装有微型的GPS定位芯片和手机通信卡。它可以追踪监测这些水鸟的体温、位置、飞行高度等信息,并每天一次将信息传回沉湖湿地智慧监测系统。鸟类飞到的地方如果没有通信信号,无法及时传输信息,设备仍会记录、存储数据,待信号恢复再将信息传回。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称,截至目前,通过物种定位追踪,共收集到鸟类活动点位信息11000余条,迁徙最远的豆雁已飞至俄罗斯境内。3日晚9时30分,追踪器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滕兵披露了最新追踪信息:正在迁徙的鸟类全都是豆雁,迁徙方向是北方。16只豆雁绝大部分已经飞离我国国境,进入俄罗斯境内。两只普通鸬鹚和两只小䴙䴘并未迁徙,仍然留在沉湖湿地。“看来它们还比较恋家。”滕兵说。

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区域项目主任、资深湿地及水鸟保护专家雷刚称,沉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国际鸟盟最早确认的长江中游地区5个国际重要鸟区之一,每年有大量候鸟停留和栖息。但这些鸟儿从哪里来、到哪儿去、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在路上飞多长时间、迁徙的距离有多远、飞行的速度有多快等等,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

“通过物种定位跟踪,可以准确获取这些数据,为深入开展湿地和鸟类科研,更好地保护水鸟、保护湿地提供科学的依据。”雷刚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

财经要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