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未来,异地就医将更加便利。
在武汉,全市正按要求加紧推进部分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调度,目前相关工作正式进入线上测试阶段。预计年底前,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开通跨省直接结算,“进一步扩大我市异地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我市住院和普通门诊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
从2016年起,武汉市大力推进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异地就医结算主要包括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两大类。作为参保地和就医地,武汉先后双向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药店异地联网直接结算等异地就医服务等。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有192家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和首批170家异地联网定点药店对外开通异地直接结算服务。在办理异地就医相关手续后,外地参保人选择在我市上述异地就医定点医药机构,使用个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可直接完成医保结算。而武汉市参保人不用跑腿就能在线上完成备案(普通门诊和异地联网药店购药免备案),直接使用个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进行医保结算,“免去垫付医药费和两地奔波报销的麻烦”。
据介绍,我市推进异地就医工作逐步从住院转向普通门诊,当前正在加紧推进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年底前有望开通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相比住院,门诊医疗服务需求频次高、人次规模大、就诊范围更为分散”,因此,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操作复杂程度更高、难度更大,尤其是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工作。
一般来说,门诊慢特疾病是指一些医疗费用负担高、诊断明确、有社会影响、能在门诊治疗,符合条件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是普通门诊和住院治疗之外的一项医保政策。
目前,武汉市按照要求,加快推进高血压、糖尿病、肾透析、肿瘤门诊放化疗、器官移植抗排异的治疗等五种门诊慢特病纳入跨省直接结算工作。“这些病种都是老百姓负担比较重的,在各地普遍开展的病种。”
据介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工作,首先要克服各地对门诊慢特病病种的认定、管理,标准不尽相同的政策壁垒。其次,要将全市更多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直接结算的网络中,信息化改造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目前,我市需要分别完成作为就医地和参保地的线上测试,参保地或就医地有一处没有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则无法进行直接结算。
我市将在已开通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中,优先选取诊疗水平高、管理规范,并完成医疗保障业务编码贯标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让老百姓在异地就医时结算更加方便,职工医保参保人和城乡居民参保人都可以享受异地就医的便利。”
记者胡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