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祁燕通讯员马遥遥)夫妻俩身高都不矮,但14岁的儿子却比同龄孩子矮一大截,究竟是怎么回事?暑期,记者从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了解到,“矮小门诊”异常火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诊。专家提醒,虽然身高与遗传关系紧密,但后天饮食、生活习惯等影响也很大,别让这些“可控因素”影响孩子的身高。
家住后湖的刘女士很是忧心,儿子苗苗(化名)出生时还比同龄孩子高一些,可上了小学后,反而不怎么长个了。“我有1.64米,孩子爸爸1.75米,都不算矮,怎么儿子14岁了才1.52米?”早些年,刘女士以为孩子发育慢点,等青春期说不定会加快“增速”,所以并未引起重视。然而读初中了,苗苗的身高仍然没有大的变化,如今14岁才1.5米出头。刘女士和丈夫非常着急,暑假赶紧带儿子去医院看看。
前日,刘女士带儿子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矮小门诊”就诊。经检查,苗苗患上矮小症,骨龄检测显示预测最终身高不到1.6米,好在还可以进行生长激素治疗。
刘女士很疑惑:夫妻俩都不矮,为什么孩子会患上矮小症?该院内分泌科张红梅主任医师详细询问情况时发现了一个细节——孩子长期熬夜玩手机。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影响身高。”张红梅介绍,每年暑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矮小门诊”。除了遗传和疾病因素外,现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运动少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长高。
她介绍,如果孩子的身高小于或等于儿童身高标准表中相应年龄的矮小身高值,就需要进一步检查病因。骨龄是反映后期生长空间的重要指标。比如,一个8岁的儿童,虽然身高与平均身高相同,但如果他过早发育,骨龄已经11岁,预测成人身高低于同龄人身高2个标准差,就需要及早干预。由于人在青春期发育、骨骺线闭合后,就不会再长高了。
张主任提醒,暑假里孩子不能因为放假就晚睡熬夜,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多运动锻炼。孩子在晚上入睡后45—90分钟内,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入睡后,一小时的分泌量占到了每天分泌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对儿童来说,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必不可少的,最好能保证每晚10时前上床休息。